浅谈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程序及方法
吉林省女子监狱 迟延华
【内容摘要】经济责任审计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为加强干部管理、促进干部廉洁自律、评价干部履行职责的的重要举措,也是防治腐败的重要手段,本文就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内容、程序和方法进行了阐述,目的是使经济责任审计发挥更大的效能,真正保护国家人民财产的安全。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意义;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经济责任审计的程序;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
12月8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通过对《规定》的学习和研究,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就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程序和方法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
在干部管理中引入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管理机制的创新,通过国家审计机关接受委托或授权,依照相关法规或政策,对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有公共资金投入的经济组织或团体的受托公共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独立的监督、评价和鉴证活动,明确或解脱相关党政领导的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经济责任审计是以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为基础,通过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的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作出重大经营决策情况、执行国家财经法规情况以及个人遵守廉政纪律情况等方面的审查考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判断领导干部是否具有从事经济工作所必需的政治素质和决策水平,也能正确评价领导干部是否正确履行其经济职责,是否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财经法纪。可以看出,经济责任审计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为加强干部的管理监督,促进干部廉洁自律,从源头上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促进领导干部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项有效保证。经济责任审计是党和政府对各级党政领导的行政权力进行制约、预防权力滥用导致腐败的重要手段,是强化干部监督、正确评价其工作绩效的有效措施,是促进党政领导干部勤政廉洁、合理用权、正确履行经济职责的创新举措。因此,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机制的建立,具有以下几点意义:
(一)是有利于从经济角度客观评价领导干部的履责情况。通过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一方面能够摸清家底,便于被审计人或继任者了解单位的真实情况,明确继任者的受托公共责任;另一方面可以明确或解除被审者的受托公共经济责任,便于划清前后任的责任。通过审计,把领导干部的任期内政绩水平与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考核与评价,可以促使那些党政干部努力学习经济管理、学习财经法规,逐步增强领导干部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做到慎用财权,用好财权,理性决策,从而更好地履行受托公共经济责任。
(二)是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干部管理机制,正确评价和任用干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能充分发挥被审单位广大干群的相互监督作用,制衡领导者的权力。审计过程中公示制和访谈制等,能充分调动群众对干部、干部对干部的监督作用,促使领导者在日常工作中洁身自律,合理利用手中的权力。同时,通过与其它监督部门形成良好互动关系,能为纪委和检察等部门提供线索与证据,也能充分利用这些部门所掌握了解的一些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审计工作。审计部门通过对被审领导所在部门或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合理、合法和效益性,遵守国家财经法纪等情况进行独立、客观和公正的审查,以正确评价党政领导干部的管理绩效。因此,开展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完善干部管理机制,正确评价和选聘干部,可以为组织上选拔干部提供参考,真正把那些德才兼备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三)是有利于促进党政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规范行政行为。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是领导干部个体,是对行政权力在经济上运用的直接监督,其区间涉及党政领导干部整个任职,因而它往往能够及时发现与处理传统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不易发现的问题,有利于揭露和惩治腐败分子。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领导者进行的审计,可以把问题直接落实到领导人头上,而且审计报告一般直接呈送上级党政主要领导和组织、纪检部门领导,其结果可能会影响被审领导的前途,因而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促进领导干部廉洁勤政。而对于党政干部的违法违纪行为,还可以直接移交司法部门。因此,它具有较强的威慑力,可以增强领导干部的责任心。所以说,经济责任审计对于国家经济的健康运行具有不可估量的功效,有利于促进党政领导干部勤政廉洁和规范行政行为。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
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主要包括: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情况,重要投资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情况,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以及被审计领导干部对下属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管理和监督情况等。
为了全面评价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在审计前述主要内容时,《规定》强调应当关注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下列情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情况;遵守有关经济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情况;制定和执行重大经济决策情况;与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有关的管理、决策等活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情况;遵守有关廉洁从政(从业)规定情况等。
三、审计程序和方法
现行的审计准则并没有对经济责任审计做出专门规范,经济责任审计,目前还处于初试阶段, 既没有统一的规范化要求,也缺乏具体的模式,经济责任审计均处在边开展、边探索的过程中,为了适应审计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要求和实际工作需要制定审计程序。 经济责任审计程序通常包括制定审计项目计划、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和审计终结四个阶段。
(一)审计计划。审计机关应根据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对一定时期的审计工作目标任务、内容重点、保证措施等进行事前安排,作出审计项目计划。
(二)审计准备。根据审计项目计划确定审计事项,组成审计组,并应当在实施审计三日前,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对审计项目应当编制审计工作方案,每个审计组实施审计前应当进行审前调查,主要包括:收集各审计年度的年报决算数据库,包含每一个被审计单位历年审计报告、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重要报表项目的明细信息,同时,收集齐各年决算软件安装盘安装决算软件;收集被审计单位内审部门及下属内审部门各年度的内审报告,一方面可以供审计人员直接利用,或者稍加分析或延伸审计就可得出审计结果,也可将其确定为一项审计线索或者审计重点;收集审前调查阶段确定为审计重点或审计重要事项的相关材料,与这些事项相关的被审计单位会议记录或会议文件、纪检材料、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
编制具体的审计实施方案。在审计依据完备后,审计组即可编制审计方案。 审计方案内容包括:
(1)审计对象及时限;
(2)审计范围;
(3)审计目的;
(4)审计工作日程安排;
(5)审计组成员和分工情况。
(三)审计实施。
1、审计人员通过审查会计凭证、账簿、报表,查阅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检查现金、实物、有价证券,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等方式进行审计,并取得证明材料。被审单位应向审计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有关帐册、数据,有关业务部门应予以积极配合,并将被审计人员的“述职报告”与单位“内部审计意见”于实施审计前抄送受托审计单位。审计组对以下内容重点审计(1)核实述职报告中经济责任内容,根据被审单位有关业务部门提供的资料,核实各项经济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2)分析任期目标中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首先对完成任期目标总体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然后通过对任期内各年度的经济报表进行统计汇总。从而作出总体评价。一般来说,可供选择的审计方法除了年报审计常用的方法外,尚有:调阅会议记录、治理机构形成的决议等重要决策文件、被审单位经营目标资料、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内控制度等资料,与被审计单位人员约请谈话、审阅内部审计报告、外部调查、延伸审计相关单位等程序。
2、审计实施前要对项目组人员进行一次系统化培训。培训的内容至少应包括企业基本情况、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概况、审计的大致流程、审计工作底稿要求、审计工作方案、部分事项的非凡审计策略等。
3、对在经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
(四)审计终结。审计组对审计事项实施审计后,出具审计报告。包括对审计事项作出评价,出具审计意见书,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需要依法给予处理、处罚的,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审计决定或者向主管机关提出处理处罚意见。审计报告的撰写是在审计工作终结后,对审计记录、各种资料进行归纳分类、分析和比较后写出审计报告初稿,经征求有关业务部门意见后,形成审计报告,然后由被审计人员签署意见,送被审单位并报上级审计机关。
审计报告内容:
(1)审计依据;
(2)被审单位基本情况和被审人员情况;
(3)述职报告核实情况;
(4)被审计人员主要业绩;
(5)存在的主要问题;
(6)建议。
在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要注意以下事项
(1)坚持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原则;
(2)撰写审计报告语言要简洁明了,态度、观点要明确,切忌含糊其词、模棱两可;
(3)审计意见要中肯,建议要切实可行;
(4)审计人员要严守纪律,讲究工作方法、注重工作效率,要为被审计单位保守秘密;
(5)要注意廉洁,维护审计人员的应有形象。
四、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
经济责任审计对象按单位性质基本可分为行政事业单位领导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县市区长的经济责任审计和企业领导人的经济责任审计。由于不同类型的被审计对象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在审计实务中,就要针对各自的特点选择与之相适用的审计方法。
(一)基本分析法
这类审计方法,主要运用于行政事业单位领导人的经济责任审计。行政事业单位的特点是:承担着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行政执法的职责,或者担负一定社会公益的职能。经费全部或绝大部分由财政供给,有一部分规费收入和罚没收入,按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各单位的规费收入和罚没收入实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基本分析法,就是要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以上特点,首先了解单位的人员编制情况,结合人员编制情况,分析经费中人员经费是否合理。其次是了解单位的行政职能和管辖范围,对比分析公务费开支的合理性。第三是了解维持行政职能的资产总量是多少,财政核定的年度经费预算额度和有无专项资金收入,分析研究领导任期内主要财务收支活动的合理合法性。在以上基本分析的基础上,对变动比较大和显著不合理的地方,再采用常规审计手段进行深入核实,调查取证。对一些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和有一定收入的事业单位,需要分析的内容要复杂一点,但是按照基本分析法的逻辑思路,仍然可以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
(二)指标修正法
这类审计方法主要运用于县市长或一级行政区域的行政首长的经济责任审计。县、市区长做为一级行政区域的行政首长,全面负责一个地区的经济工作,其担负的经济责任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是经济责任评价指标内容广泛,往往涉及到一个或几个指标体系,有些指标是建立在有完备会计资料基础上的财政财务收支指标。
二是经济责任评价指标的综合性强,如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指标、经济增长率、财政收支规模等,单纯地通过对其行政区域内的财政收支活动来评价领导者的经济责任,既不全面也不准确。只有对业已形成的完备的指标体系进行必要的审核修正,才能用这些量化的经济指标来评价和界定被审计对象的责任,这样的评价才具有全面性、客观性,才可以防范以偏概全、以点带面造成的审计风险。
采用指标修正法,就是在运用综合经济指标对县、市区长经济责任进行评价时,不能照搬照抄业已形成的各项指标形成审计评价结论,而是对需要运用的指标分类进行处理,对有健全会计资料的财政、财务收支,专项投资等重要经济指标,应当坚持运用审计手段进行查证核实,对建立在统计基础上的社会经济发展指标,要运用抽样调查、因素分析等方法,对重要经济指标的可信度进行验证,对明显有粗估冒算、泡沫水分的虚假经济指标,要坚决予以修正,以防止由于运用了虚假的经济指标而对被审计对象得出错误的评价结论。
(三)结果利用法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着被审计单位的领导干部任职期间长、责任范围广的问题,要在有限的审计时间内,全面、完整、真实地评价和界定被审计单位责任人的经济责任,就需要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审计结果和其它与经济责任相联系的结论。
一是在县市区长经济责任审计中,要分析利用各类专业审计的审计结果,因为专业审计往往在某一方面着力较多,查处较细,对违纪违规问题反映比较全面。如对虚增财政收支规模、挤占预算专项资金、自立收费项目等问题,主要分析运用原财政预算决算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和投资项目审计的结论。
二是对任期较长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人员要对被审计对象任职期间已进行过的各类审计结果(包括上级审计机关的专门审计和本级审计机关的阶段性审计)和纪检监察部门的结论,以及法院对该单位涉及经济问题的判决都要进行收集整理,对与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有联系的结论都要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对内容翔实、结论可靠的就要加以利用,对违纪问题表述含糊,运用法规不适当,结论可靠性有疑问的要进行必要的审计复核和审计调查,在充分甄别的基础上,决定取舍。
三是对被审单位领导人的经济责任审计中,要充分利用社会审计组织的审计结果
(四)线索筛选法
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是人格化的审计,审计的范围超出了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范畴,审计的对象直接针对的是被审计单位的主要领导干部所承担责任的经济活动,在审计实施前,要向纪检等部门发徇证函,在进点后要进行审前公告,要求被审计单位对提供的会计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实行审计承诺,这些方法的运用拓展了审计发现问题的途径。但是对多种途径汇集来的各种问题线索要进行筛选,把那些确实与被审计对象经济责任有关系的问题进行整理,在审计中加以关注或者进行必要的调查核实,以增强经济责任审计中对领导干部廉政问题的评价内容。
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很多,在实际工作中要综合运用、灵活运用,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总之,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这是国家从机制和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关于加强干部队伍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是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赋予我们的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任重而道远。经济责任审计体现了新的时代特征,是财务收支审计的深化,是经济效益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的审计方式。在实践中,要坚持审计工作原则,实事求是,不怕困难,敢于碰硬,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树立审计工作的权威性,让新时期经济责任审计真正成为保障国家财产安全的屏障。
参考文献:
1、《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战略思考》 胡传祥
2、《谈经济责任审计》 邬婧
3、《浅谈单位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 周春霞
4、《审计学》 中国人大出版社
5、《经济责任审计常用的方法》 中华会计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