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公司审计部 齐震坤
内容摘要: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审计模式,在国有企业中设置了对项目负责人和基层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本文对经济责任审计理论进行详细论述,同时以吉林油田为例,通过对吉林油田的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情况进行实证分析,来说明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和如何识别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和建立评价指标。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吉林油田;评价指标;审计风险;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必要性
经济责任审计可以算作是一种新的审计监督形式,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在不断完善经营监督过程中为适应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分析经济责任审计的必要性就要讨论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经济责任审计一经产生就显示了其他审计无法替代的作用,无论是在保护国家财产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方面,还是在健全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促进廉政建设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完善了干部的管理监督制度,有利于加强干部监督管理,正确评价和使用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运用审计手段,以有关数据和经济指标评价领导干部的经济业绩,组织、人事部门将审计结果作为考核和使用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有利于树立于正确的用人导向,进一步完善干部监督管理考核制度。对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通过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的客观数据、指标来评价干部的经济业绩,提高干部考核的质量,改变了过去单纯依靠谈话和群众反映,偏重表面的情况,更加注重调查情况,使得干部考察更加深入和科学。同时,也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避免损失。实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倡导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联系领导干部任期目标,通过对相关的经济指标等情况进行分析考核,对其任期工作业绩作出评价,能够达到客观、公正地确认其经济业绩,全面评价考核领导干部任期业绩的目的,为正确评价和使用干部提供了依据,同时有利于干部更好地履行职责,防止短期行为。
(2)促进党的廉政,建设揭露和惩治腐败分子,规范干部行为。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所在的部门、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可以查出一些隐匿较深的问题,还可以发现一些重要的线索,及时揭露和查处经济犯罪问题,消除干部中的腐败分子。经济责任审计立足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落脚点在于查明个人经济责任,既对事又对人,而且审计涉及领导干部任职期间一般较长,往往能够发现年度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不易发现的问题,有利于揭露和惩治腐败分子。
(3)提高了领导干部严格履行职责的自觉性。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对于干部任期内履行经济责任情况有一个比较全面客观的评价,使政绩突出的干部得到充分肯定,而违反财经法纪的干部受到查处,从而促进领导干部认真履行职责,自觉遵守财经法纪。经济责任审计着眼于防范,监督制约机制比较健全,有利于发现财务管理漏洞,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使领导干部自我约束、自我完善,增强了纪律观念。
(4)维护了正常的经济秩序。开展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情况,同时查处被审计单位违反财经法纪的问题,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政策法规不健全,制约机制不完善,导致一些部门、单位财务收支等经济活动紊乱,违纪违规现象不断发生,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中央和地方通过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核实企业的资产,揭示企业经济运行中突出的问题,严肃财经法纪,规范了企业财务核算,同时维护了国家所有者权益。全国国有企业经济运行质量通过经济责任审计的监督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分析
2.1吉林油田经济责任审计现存的问题
(1)审计程序不够规范
在接受审计任务方面,吉林油田经济责任审计存在无计划性和时间上滞后性。 “先离后审”这一现象的普遍存在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使得审计监督功能被弱化。经济责任审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正确评价被审计人的经济责任,同时为董事会或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考核和选拔使用干部提供依据。按有关规定,应该先审计,后离任,未经审计不得离任,这样才能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但是,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执行的都是“先离任,后审计”,即被审计企业负责人离开原岗位后才交给审计机关审计。这种做法,一方面背离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根本目的,降低了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同时,很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只是表面工作,并没有实质性的执行,使经济责任审计变得没有意义,经济责任审计变成一项离任人员离任的程序,没有本着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态度去进行审计。另一方面,严重弱化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监督功能,容易导致那些虽不犯法,但工作经常出差错的平庸之辈得以继续提拔、重用。有些被审计人在担任原企业负责人期间,工作失误多,甚至造成较大亏损,但被审计人此时早已转任为其他企业领导或其他部门领导,使得经济责任审计有了一定的后滞性。
(2)缺乏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吉林油田经济责任审计主要计算以下几个指标,经营承包指标完成情况、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基建投资完成情况和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情况等指标。从经济责任审计指标设立情况分析,指标的审计深度和审计广度还不够,整体上缺乏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反映企业领导人员在企业任职期间资本的积累能力、企业发展潜力、企业领导人员任职期间企业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企业领导人员任职期间企业净资产或国有资产的变动状况和国有资产的流失程度等情况。目前,吉林油田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只是将任职期初及期末的各项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资料进行简单对比,缺乏进一步分析资料后隐藏的企业经营信息,不利于经济责任审计成果使用者正确考核、评价被审计人员。
(3)审计评价水平有待提高
审计评价没有统一标准,审计评价往往言过其实或不正确。超越范围评价,审计评价涉及与经济业绩无关的事项。评价主观,缺乏事实和资料,难以令人信服,模棱两可,评价不准确、不具体。多数评价只是对被审者的经济责任描述为“领导责任”,没有进一步分清“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易造成报告使用者理解上的分歧。评价绝对化,一般来说,个人经济问题隐蔽性很强,审计人员很难在被审单位财务收支中发现个人经济问题。如果审计人员未发现被审人经济问题,对个人有无经济问题做肯定或否定的对化评价,势必增加审计风险。缩小范围,评价不全面,只对被审计者所在单位的财务收支行经济责任评价,不涉及其它相关的经济事项。这样做势必增加审计风险,因为被审计者的业绩并不局限于本单位的财务收支行为。
(4)审计技术不够完善
离任人员在职期间形成的繁多的会计资料,增加了在确认财务收支或资产负债及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方面的评价风险。存量资产的清查确认难以界定。审计时,因管理制度不完善,不易对存货的盘亏或者盘盈确认责任归属;在存量资产报废问题上由于离任审计时,往往提出相当数量的固定资产和存贷需作报废处理,审计人员不具备资产报废质量鉴定的知识和技能,也没有批准作报废处理的职权,审计人员只能审查存货库存成本是否准确,在未实现销售之前,难以确定存货无形损耗。债权债务的清理确认不易区分。离任审计时,由于企业交接双方所处的位置不同,对债权债务的态度也各异,离任者希望各种应收款项尽量不作坏账处理,接任者往往提出对超过三年或其它特殊因素的应收款项要作坏账处理。而审计部门在审计过程中,既无时间、也无人力对大量有争议应收款项逐笔清查核对,故难以认定。未入账的费用或收益处理难度大。企业交、接双方对这部分账外经济事项的处理态度不同和有关费用特别是业务招待费用支出的真实性给审计认定造成很大困难。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的认定困难。企业的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可能影响后期损益,交、接双方往往要求审计部门予以认定,如担保事项,连带责任是否承担及需承担多少,审计人员对此难以做出准确结论。
三、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控制
3.1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识别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是指审计机关或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对相关责任人应当负有的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判断失误,做出了与客观事实不符的审计评价或结论,从而引起不良后果的可能性。审计风险主要包含环境风险、责任界定风险、取证风险、审计方法与审计程序风险和评价风险。
3.2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首先要明确对经济责任的界定依据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综合会计、审计及相关法律法规对经济责任进行统一的界定,并给出明确的标准,对如何区分现任责任和前任责任、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主观责任与客观责任以及故意责任与过失责任等进行合理区分,并进行明确界定,使经济责任审计有统一的标准,避免由于定性难或者定性不准确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同时也避免了审计人员承担不必要的责任。
其次要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审计风险根据其产生的根源可以分为审计质量风险和审计腐败风险两类,所以提高审计人员素质也应当从这两类风险的规避着手。一方面要加强各种专业知识的学习,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业务素质,避免审计质量风险;另一方面要加强政治学习,并严格违法违纪的处罚规定,确保审计队伍政治上可靠性,规避审计的腐败风险。
同时,建立承诺制度。承诺制度是审计对象与审计人员双方对诚信的保证。对于被审计人员来说,应当对资料的真实性实行承诺制度,明确法律责任,这样可以避免因资料不全或资料不真实而导致审计风险。除了要求被审计单位负责承诺保证资料的真实、完整和可靠之外,审计负责人也应该承诺按审计方案规定内容和操作规程实施审计,保证审计工作过程中的诚信。
再次要建立统一审计评价的标准,根据审计评价的对象不同,设置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审计评价应当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写实与量化相结合的方法给予评价。要坚持以下几项原则:语言简洁、通俗易懂,对被审计对象的审计结论做简明扼要的归纳;主要对经济责任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切忌面面俱到,而应当重点突出,透过现象抓本质,不能单从表象论功过与是非;要客观、公正地进行评价,在实际工作中,要按照制定的标准和指标体系进行评价,评价要有根有据,坚持实事求是。
最后要在编写审计报告要保持谨慎的态度。在编写审计报告时,要在审计评价的基础上,使用准确的语言对审计结论进行归纳与总结。审计报告编写时应当遵循如下原则:不能带有感情色彩,要实事求是评价;要注意谨慎性原则,具有针对性,对于审计证据不足或不太清楚的事项不做评价,超出审计范围的不做评价;语言精炼,恰当的使用评价的措辞,准确的使用审计术语,避免由于歧义而导致的审计风险。
四、吉林油田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以及完善措施
4.1 难点分析
审计评价和经济责任难界定。审计评价是审计结果报告中对被审计对象作出的结论性评语,直接影响审计处理意见和审计结果的执行。但是评价的具体内容的确定、具体评价指标的选择、评价标准的确定,至目前没有一套比较健全的、便于操作的、规范性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因此,操作起来很困难。同时,对于领导干部的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的界定,虽然在新修订后的《审计法》中有明确的定义,但在实际审计过程中,除规定的直接责任外,只要是所负责任的部门或者单位出了问题,都笼统定性为该领导干部的主管责任,过于模糊,造成主管责任等同于没有责任。
审计风险难控制。经济责任情况的总体评价,尤其是审计结果,是上级主管部门所重点关注的。干部管理部门也给予很高的重视,被审计人所在单位的职工更关注。实际上经济责任审计是将领导干部同其相关部门或人员之间的矛盾集中转移到审计部门。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行中可能会由于审计部门力量不足,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审计工作的集中委托,使得审计工作在短时期完成,使得审计质量难以保证,加大了审计风险形成的可能性。
审计成果难转化。对领导干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结果是应当作为组织部门考察、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审计结果应该被充分的利用,在审计工作中要坚持“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由于干部任用计划与经济责任审计计划不同步,委托交办审计可能不够及时,却形成了“先离任后审计”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审计滞后于干部任用工作,造成审计结果与干部任用相脱节,形成了审计流于形式,直接影响到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在负责人离任时应起的作用。
绩效审计难深化。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不断发展,领导人或者负责人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职工的生活水平,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并且审计人员将构建和谐社会逐步纳入了经济责任审计的范畴。所以,绩效审计是经济责任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目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仍没有能够突破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框架,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
4.2完善措施
审计人员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时要掌握好以下七个原则:相关性原则,即与经济责任相关联的事情、问题,可以支持经济责任事项的可以评价,否则不予评价;权责对应原则,即只在权责对应的关系中实施评价;适时性原则,评价被审计对象是否在规定的时限内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经济指标和任务;重要性原则,与经济责任的履行有重要影响的经济事项要进行重点评价;实事求是的原则,肯定成绩,指出问题都要做到既不夸大,也不缩小;客观公正原则,即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各种事项都要客观分析,查找原因,分清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按照事项本来面目评价说明问题;全面性原则,全面地看待被审计对象的功过是非,做到成绩说够,问题讲透,功过分明,不能以偏概全,要通过比较功劳的大小和问题的轻重来评价其人。
正确界定经济责任。经济责任的认定要以财务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责任、管理的科学性责任为原则,以前任与现任责任、集体与个人责任、主管责任与直接责任、主观责任与客观责任、错误与弊端责任、违纪与违规责任的界定为基础,来共同构成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内容。审计部门可以通过借助设置评价指标,采用量化的方法对领导干部实现一个科学的考核。在明确了经济责任的含义与界定之后,才可以巩固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设计出恰当的审计程序与方法,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完善化解审计风险机制。审计人员的政治思想、业务技术水平等综合素质的改善是提高审计质量的保证,是防范审计风险的关键,特别是对于牵涉到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因此审计部门要加强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政府这一层面的审计机关要健全审计职业教育体系,对于审计人员实施分层次培训,使培训工作覆盖审计人员的整个职业生涯。要努力培养熟悉审计业务,同时又了解和掌握工程技术、计算机、法律、经济管理等知识,具有分析、鉴别、判断、协调等综合业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日益发展的经济责任审计的需要。同时要加强审计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审计机关和审计部门应当以审计准则和审计法规为依据,建立包含审计纪律、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等在内的全面完整的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制度,并确保正确执行。要对质量控制政策与程序的执行情况进行有力的监控。
科学运用审计成果。为了规范和促进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利用工作,审计机关应会同干部监督管理部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利用制度,形成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机制。各个管理部门的考核职责应该明确,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审计结果利用工作的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充分利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干部管理部门要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领导干部职务任免、升降和奖惩的参考依据。同时,干部管理部门要建立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利用资料库,协调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提供入库资料,形成网络,共享成果。
大力推行领导干部绩效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绩效审计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绩效审计,它能揭示领导干部的显性政绩和隐性政绩,能有效的分清领导干部现实责任和历史责任。对于绩效审计应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预算编制科学性和预算支出结构合理性,主要考察预算编制能否顺利实施到位并能产生预期效果,能否杜绝部门、单位在预算编制方面的造假和不真实性;重点建设、重点投资体现效益性,要将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结合起来,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包括解决失业问题及提供就业机会、保护环境与治理污染,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等方面的考核。
五、结论
吉林油田审计部从成立至今,每年要对离任人员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发挥了良好的内部审计的积极作用,同时,完善了干部的管理监督制度,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提高了领导干部严格履行职责的自觉性、维护了公司的经济发展。吉林油田经济业务多元化,经济业务较为复杂,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时候,难免遇到很多的困难。同时,由于审计理论和审计法规还有待系统完善,所以,吉林油田的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在开展中,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引进评价指标的建模,及运用高级分析的方法评价经济责任的履行。随着审计工作的深化,审计人员的素质不断提高,吉林油田审计部会运用更加科学的审计指标评价体系来客观真实评价被审计人经济责任的履行。
参考文献
[1]刘世林,方伟明。经济责任审计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年8月,33-34,143-206,220-222.
[2]李凤鸣,时现.经济责任审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31-44,326-331.
[3]于保和.经济责任审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03年6月.
[4]邵和平.企业经营者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4月.
[5]陈宏.国有企业领导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和评价方法的研究[D].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12月.
[6]何干成.关于经济责任审计发展趋势的思考[J].审计与理财,2008(02),12-13.
[7]苗艳君.经济责任审计的内部风险成因及控制对策[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7(05),23-24.
[8]胡筠青.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6月.
[9]高红梅.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6月.
[10]高强,马丽莹.解析经济责任审计的起点[J].审计月刊,2008(01),11-12.
[11]谢立,胡玉明.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审计研究,2005年(03),34-37.
[12]蔡春,陈晓媛.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位、作用及未来发展之研究[J].审计研究,2007(01),10-14.
[13]王秀明,碰新林.经济责任审计相关法律问题的几点思考[J].审计研究,2006(06),17-20.
[15]陈宋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现状与分析[J].审计与理财,2009(02),8-9.
[16]张泓,孟晓凡.试述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成因与防范[J].税务与经济,2009(02),67-70.
[17]王倩.浅议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几个问题[J].财会月刊,2009(01),48-48.
[18]张希增.浅谈内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J].现代商业,138-138.
[19]俞怀风.经济责任审计中必须加强效益审计[J].审计与理财,2008(02),24-25.
[20]史东梅.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及对策[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8(04),127-128.
[21]张玉强.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审计的分析[J].审计月刊,2008(04),35-35.
[22]岑国荣.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责任审计工作[J].审计署网站.
[23]马立康.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与防范[J] ..财会研究,2005(04),16-18.
[24]张群.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及其防范[J] .企业经济,2004(55),169-171.
[25]李艳丽.浅谈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J] .工业审计与会计,2006(03).
[27] 王晓梅.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J] .财会通讯,2007(08).
[28]田惠玲.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的行为规范[J] .公用事业财会,2006(04).
[29]张奕,富琳妹.经济学视角的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分析[J] .经济论坛,2008(02)..
[30]刘玲.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评估 [J] .审计月刊,2005(02).
[31]段道湍.离任考核与经济责任审计应有机结合[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