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基层审计监督全覆盖的思考
投资科:邓志鹏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加速了依法治国的步伐,明确提出了“行政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各个方面”,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各监督主体的作用和积极性,科学设定监督职责,严密监督程序,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同时作出了完善审计制度的重大部署,把审计地位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首次提出了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充分发挥审计作用、完善审计工作机制、狠抓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落实等要求,扩大了审计工作的外延,丰富
了审计工作内涵,审计工作责任重大,任重道远。实现审计监督全面覆盖,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简政放权,消灭审计死角,突破制度瓶颈,解决基层审计机关监督范围不完全的问题。在当前审计管辖体制下,基层审计机关对金融、国税、烟草、电力等中、省直的部门、企业无权进行审计,这些单位遍布各地、数量众多,审计署、省级审计机关对这些单位的审计监督也根本达不到全覆盖,这在客观上就要求审计署、省级审计机关下放审计权力,加大基层审计机关的审计范围和审计力度,保持对中、省直部门、企业的常态监督,防止其长期游离于监督之外。有利于基层审计机关在地方审计范围完整和审计监督全覆盖。
二、优化资源配置、积极改进审计方式方法。当前,基层审计工作任务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有些地方甚至影响到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审计力量难以实现全覆盖,必须走纵向整合、横向联合之路,审计机关内部应根据新时期的审计工作重点,撤并和调整审计业务部门,打破行业分工,不再严格按行业归口安排审计项目,坚持小项目“各个击破”和重大项目“大兵团作战”相结合的审计方式,整体推进审计工作。对重大项目由审计机关专家型领导干部或业务骨干担任主审,集中全局优势力量实施审计;审计机关间要加强沟通,协调配合,资源共享。特别是在重大疑点、重大问题、重大事项的异地调查取证上予以协助。因此,搞好审计监督,就必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讲求审计方式、方法的创新,努力构建起审计一盘棋大格局,做到“全覆盖”。如在年初编制审计工作计划时,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为目标,注重审计方式、方法的选取和结合,建立审计一盘棋大格局,要整合审计项目,实行“大兵团作战,统一行动”,条块结合,以重大项目审计为核心、重点资金为主线,与经济责任审计、政府投资审计、企业税收征管审计、财政决算审计、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相结合,打破科室界限、县市区域界限,整合人力资源,采取交叉审计和异地审计相结合,做到“一次审计,多项成果”,既能规避人情关,又能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效果,还能为下一步开展具体的审计工作提供数据或线索,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同时,要有计划地开展重点工作审计,做到审计监督“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确保取得实效;还要积极探索开展有关民生和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或审计调查工作。
三、强化审计执法手段,提高监督成效。当前,法律法规赋予审计机关的执法手段有限,特别是调查取证上有一定难度和阻力。这就要求探索建立纪检、监察、司法、审计等部门联合查办案件制度,借助部门职能和法定手段,解决审计中的阻力和问题,提高审计工作成效。再者就是加大审计整改力度。尽力争取党委、人大、政府重视,采取人大质询评议、政府督办问责、审计跟踪落实等办法,最大限度地纠正审计发现的问题,防止屡查屡犯。
四、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推动技术、方式创新。一是以“金审工程”为依托,稳步开展联网审计和信息系统审计,充分利用财政联网审计系统,以国库集中支付为重点,扩大联网覆盖面,加强对预算单位的动态监控。二是推进方式创新。当前,基本建设投资领域违法案件多发频发,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加强投资审计,构建政府投资审计平台。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由于涉及到工程技术领域,专业性强,不是简单的收支审计范畴,应将招标控制价审计、全程跟踪审计、竣工决算审计结合起来,独立安排,自成体系。审计署和省级审计机关应积极推动建立基本建设投资审计项目库,坚持上下联动机制,上级审计机关要积极支持协助基层审计机关解决投资审计中的难题和难点,增加人力物力,有利于提高审计效能,解决基层审计机关执法能力、范围受限的问题。
五、以人为本,把好进人关。基层审计机关普遍存在任务重与业务人手少之间的矛盾,部分审计工作的确存在疲于应付的状况。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审计队伍建设方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至关重要,在进人方面,要严把关口,出台法规明确责任,保障业务人员的比重,确保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在当前的管理方面,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责任感来强化学习教育,完善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培育出更多的领军人才、骨干人才,造就一批既懂法律、财经审计知识又熟练掌握计算机审计操作技能的“复合型”审计人才,
六、实事求是地解决审计程序繁琐的问题。当前,审计机关为了规范审计执法行为,规避审计风险,对审计工作实行严格的程序管理,有些程序还在不断细化创新,这在防范风险的同时,也加大了审计时间成本,在有些审计项目上,审计人员花费在审计程序上的时间甚至比现场审计实施时间拖拉的还长。审计机关也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在遵守法定程序的前提下,科学设定审计管理环节,做到有用适用,减少可有可无的环节,不能打着防范风险的旗号无节制地增加程序环节。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新形势下,加强审计全覆盖是非常必要的,但不能为了全覆盖而全覆盖,应该统筹兼顾,简政放权,整合力量,制定阶段性重点工作,有条不紊地、有计划地在三年或五年内对所有审计对象达到一个全覆盖,防止“走样”或“越界”。